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服装学院举办第二十九期研究生“衣·问”论坛 ——可持续时尚与设计实践分享

时间:2024-06-15   信息来源:服装学院    阅读量:


6月13日下午3点,在服艺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服装学院第二十九期研究生“衣·问”论坛。此次论坛聚焦研究生特色课程“时尚与可持续发展设计实践”的丰硕成果,展示学生们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思维与设计实践。论坛由课程负责人陶辉教授担任主持,由2023级研究生们组成的多个小组进行了精彩的分组汇报,同时邀请了王小雷教授、张俊副教授、外籍教师Minhus博士等担任点评嘉宾。

本次汇报共划分为十二个小组,并在论坛上逐一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是一次学术的交流与碰撞,同学们对时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

第一组以《无声之乐》为主题,基于“视觉干预”和“认知搭建”进行构思,为听障儿童进行服装设计,通过图案设计、图案自主更换来满足儿童喜好,同时运用反光面料,从服装上为听障儿童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组则以《可持续背景下布贴童装设计》为主题,利用闲置布料,通过色彩图案搭配,设计环保个性的布贴童装。

第三组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出发,关注老年人运动过程中易受伤的问题,进行老年人户外功能性服装设计的研究,使服装在具有一定救助功能的同时也能够满足老年人审美。

第四组研究课题为《基于一衣多穿的女性职业装研究》,将“一衣多穿”的概念应用于职业装设计,解决了年轻消费群体快速换装的需求问题,在同学中引起好评。

第五组的课题名称为《基于易穿脱及护理功能性下的下肢残障者时尚裤装设计》,从残障者及照顾者双角度出发、面料及款式开口方式入手,设计全开式、易穿脱的时尚裤装,旨在为帮助残障者及照顾着提供便利。

第六组为有运动需求女性设计多功能、多场景的轻运动服装,减轻女性运动时三角区尴尬的问题,致力于有效改善女性外出运动的舒适性以及美观性问题。

第七组以户外哺乳装设计为题,着重解决现有户外型哺乳装在开口结构上的弊端及其哺乳时的隐私性问题,对于哺乳期的女性户外的出行公共场合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获得了同学与老师的高度肯定。

第八组针对市场痛点进行了儿童充气防摔服设计,通过在服装肘部、膝部放置气囊实现其服装对儿童的保护。

第九组以《可持续视角下传统文化绘本的童装设计》为主题,将童设计与绘本创作相结合,从面料选择、利用以及服装情感连接等方面实现童装可持续设计。

第十组基于可持续的趋势背景下,从一衣多穿理念出发,针对初中生群体进行了可拆卸校服设计研究。

十一组主要针对后天盲且具有一定时尚追求的群体,进行女装设计制作,通过服装结构、工艺设计、盲文印花等手段为后天盲人群提供穿衣便利,旨在设计出在于视障人群的专属实用服装,帮助该群体感受设计带来的美好。

十二组以《无障碍服装设计》为主题,结合当下流行趋势,针对下肢残障者服装的易用性、舒适性做出了相关研究,旨在让残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便利和尊严。

本次论坛历时两个半小时,期间陶辉教授、王小雷教授、张俊副教授及米汉斯博士均对各个小组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且中肯的点评。他们高度赞赏了同学们对社会各群体的关注,并充分肯定了同学们通过设计解决社会问题的大胆探索。王小雷教授寄望同学们能够持续深化研究,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服务人类社会的实际行动;张俊副教授为同学们未来的设计提出宝贵建议,鼓励学生今后更多开展跨学科研究;Minhus博士肯定了同学们的研究课题,并对同学们能够在短期课程中取得丰富研究成果表示了赞赏。最后,陶辉教授对论坛做了总结,她再次对同学们的实践成果、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表示了高度的肯定,鼓励大家继续深入探索,不断完善研究,在未来,成为可持续理念的践行者、倡导者、推广者、教育者,助力中国时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时尚与可持续发展设计实践课程,同学们在陶辉教授的指导下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服装功能、服装材料、服装工艺等方面入手,探索时尚与可持续结合的更多可能,并运用CLO3D、服装CAD等技术手段助力设计实现,从多方面提升了设计能力、拓宽了设计思路、培养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能力。


《时尚与可持续发展设计实践》是服装学院于2019年开设的一门研究生课程,课程建立了Self-IPER教学模式,旨在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加强学生跨学科研究意识,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术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社会责感,在关注大众需求同时,也关注弱势群体的诉求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是服装学院特色研究生课程之一。2022年该课程获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立项建设。